很多朋友对声测管检测不太了解,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。我从事桩基检测工作12年了,今天就详细说说声测管超声波检测的整个流程。
声测管检测的基本原理
超声波透射法原理
简单说就是在一根声测管里放发射探头,另一根里放接收探头,通过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来判断桩身质量。
- 发射探头:发出超声波脉冲
- 接收探头:接收透射过来的超声波
- 混凝土介质:超声波传播的路径
- 检测设备:记录和分析波形数据
判断标准
主要看三个参数:
- 声速:超声波传播速度,正常混凝土4000-4500m/s
- 波幅:接收信号的强度
- 频率:信号的频率特征
检测前的准备工作
1. 设备检查
使用前必须检查设备:
- 超声波检测仪主机
- 发射和接收探头
- 信号传输电缆
- 探头提升装置
- 测深装置
设备校准:用标准试块校准设备,确保测量精度。
2. 声测管检查
检测前要检查声测管状况:
- 管道是否畅通
- 管内是否有杂物
- 水位是否正常
- 管口是否密封良好
常见问题处理:
- 管道堵塞:用高压水冲洗
- 水位不够:补充清水至设计水位
- 管道变形:记录位置,影响检测结果判断
3. 测点布置
根据桩径确定检测剖面:
- 桩径≤1.0m:布置2根声测管
- 桩径1.0-2.5m:布置3根声测管
- 桩径>2.5m:布置4根或更多声测管
检测操作详细流程
第一步:设备连接
按照操作规程连接设备:
- 连接主机和探头电缆
- 将发射探头放入第一根声测管
- 将接收探头放入第二根声测管
- 调整探头到同一水平高度
第二步:参数设置
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检测参数:
- 发射电压:一般设置为500-1000V
- 放大倍数:根据信号强度调整
- 采样间距:一般20-40cm
- 时间窗口:根据声测管间距确定
第三步:开始检测
从桩底开始向上逐点检测:
操作要点:
- 探头同步提升,保持同一水平
- 每个测点稳定2-3秒再采集数据
- 观察波形质量,及时调整参数
- 记录异常现象和位置
检测顺序:
- 先检测1-2剖面(第一、二根管)
- 再检测1-3剖面(第一、三根管)
- 最后检测2-3剖面(第二、三根管)
第四步:数据记录
检测过程中要详细记录:
- 每个测点的声速、波幅
- 异常波形的位置和特征
- 检测环境条件
- 设备使用情况
检测结果分析判断
正常混凝土特征
- 声速:4000-4500m/s
- 波形:首波清晰,振幅稳定
- 频率:接近发射频率
缺陷混凝土特征
松散、蜂窝:
- 声速降低(3500-4000m/s)
- 波幅减小
- 频率略有降低
空洞、夹泥:
- 声速明显降低(<3500m/s)
- 波幅大幅减小
- 波形严重畸变
离析:
缺陷程度判定
根据声学参数变化程度判定:
- Ⅰ类桩(完整桩):声速>4200m/s,波幅正常
- Ⅱ类桩(基本完整桩):声速3800-4200m/s,轻微缺陷
- Ⅲ类桩(明显缺陷桩):声速3500-3800m/s,明显缺陷
- Ⅳ类桩(严重缺陷桩):声速<3500m/s,严重缺陷
检测中的常见问题
1. 耦合不良
现象:信号微弱或无信号
原因:
解决:
2. 信号干扰
现象:波形杂乱,数据不稳定
原因:
解决:
3. 探头不同步
现象:测量数据异常
原因:
解决:
检测报告编写要点
报告内容
- 工程概况和检测依据
- 检测方法和设备
- 检测结果数据表
- 波形图和声速曲线
- 缺陷位置和性质判定
- 桩身完整性评价
图表要求
- 声速-深度曲线图
- 典型波形图
- 缺陷位置示意图
- 检测数据汇总表
检测质量控制
操作规范
-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
-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
- 定期校准检测设备
-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
数据可靠性
- 多剖面相互验证
- 异常数据重复检测
- 结合其他检测方法
- 现场核实可疑部位
我的检测经验分享
做了这么多年检测,几点经验分享:
- 细心操作:每个环节都要认真,小疏忽可能影响整个结果
- 及时记录:现场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,方便后续分析
- 多方验证:可疑数据要多方面验证,不要轻易下结论
- 持续学习:技术在发展,要不断学习新的检测方法
声测管检测是个技术活,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。希望这个流程介绍对大家有帮助,有具体问题欢迎交流!